2018-08-21 03:47:41| 來源:admin| 瀏覽量:633
由于工作原因,經常與線束的質量經理交流,聽到最多是滔滔不絕的訴苦:工作難做,人員難管,質量難控。外部是客戶的抱怨,內部是產能、設備的種種壓力,內憂外患,質量經理經常是忙得焦頭爛額。
解決“忙”關鍵在“防”,外部客戶的抱怨往往是內部質量把控不到位,質量要做好,就得把現場問題的預防做好,將問題消滅在萌芽中,防患于未然。
如何“防”?
前工序做好三檢:首檢、巡檢、終檢。 煙臺線束加工,威海線束加工
前工序特點:自動化程度較高,崗位關鍵,質量相對較穩(wěn)定,但問題一旦發(fā)生即可能批量,RPN值高。員工除了每工作日設備的TPM常規(guī)檢查外,生產過程還需做好“三檢”。
端子壓接作業(yè)中,前后足高寬尺寸及拉力值為關鍵控制項,每班次的首末檢、巡檢都必須記錄好對應數值。首檢,開班前檢查,首件壓接合格后才能進行批量生產,否則需調試設備直到合格為止。巡檢,不可缺少的一環(huán),巡檢一般為QC部門的檢驗員,巡檢目的是為了確保端子壓接的穩(wěn)定性,減少質量風險。末檢,容易被忽略的環(huán)節(jié),員工往往忙于下班或切換物料,忽視了末件的檢查,末件檢查的目的是為了更改記錄壓接批次數量,便于日后的批次追溯。
后工序做好三不:不接受、不制造、不傳遞
后工序特點:工序多,員工多,自動化程度低,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作業(yè)。后工序的質量管理,重在員工質量意識培養(yǎng),通過不間斷的培訓,質量“三不“原則的學習,讓員工清楚做什么,怎么做。
不接受:不接受任何缺陷,比如分裝工位發(fā)現端子線徑用錯、組裝工位發(fā)現錯漏孔、外觀檢工位發(fā)現尺寸不合等,這些都需有互檢意識;
不制造:操作過程不產生缺陷,工位的作業(yè)指導書、關鍵崗位及防錯等文件需清楚目視,員工嚴格按指導書進行作業(yè),分裝工位對插端子的“推拉推”檢查就是很典型例子,離不開員工自檢意識;
不傳遞:在發(fā)現缺陷后,用紅色膠帶將可疑位置明確標識出來,進行隔離,不傳遞給下工序,這是員工的專檢意識。